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表示天气寒冷到极致。大寒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,是一个形容寒冷程度的节气。大寒节气处在三九、四九时段,此时寒潮南下频繁,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。
节气
一、大寒渊源
最早见于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。古人观察到十二月中寒气最强,故称大寒,它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标志。“大寒”出自《授时通考•天时》引《三礼义宗》中的“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”,大寒的温度并不一定比小寒温度低,大寒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气候变化的一种趋势。大寒的确立,指导了农业生产与生活。
节气
二、大寒三候
一候鸡乳,二候候鸟厉疾,三候水泽腹坚。母鸡开始孵小鸡,孕育新生命;候鸟盘旋空中,猎食御寒;湖泽里的水冻至中央,冰面最为坚实。这些自然现象都在告诉我们,冬天已经走到了尽头,春天正在向我们招手。
节气
三、大寒传统习俗
1. 吃糯米饭:大寒这天有吃糯米饭的习俗,糯米味甘、性温,吃了后会起到御寒、养胃、滋补的作用。大寒来临之际,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,拌入腊味、虾米、干鱿鱼、冬菇等,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。
2. 尾牙祭: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“牙”的习俗。二月二(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)为头牙,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“做牙”,六月十六叫“半年牙”,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。“做牙”,亦称“做牙祭”,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,俗称的美餐一顿为“打牙祭”即由此而来。民间有全家坐一起“食尾牙”的习俗。现代企业流行的“年会”即是尾牙祭的遗俗。
3. 数九:大寒节气正值“三九”严寒,“数九”即从冬至逢壬日算起(亦有从冬至算起的),每九天算一“九”,依此类推。所谓“热在三伏,冷在四九”,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"三九、四九天"。数九一直数到“九九”八十一天,“九尽桃花开”,此时寒气已尽,天气暖和了。
节气
四、大寒谚语
节气
五、结语
大寒节气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,腌制腊味年肴,准备年货,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。同时要注意保暖,适当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勇敢前行。大寒已至,春可期!让我们一起期待即将到来的春暖花开吧!